哺乳仔豬滲出性皮炎一般在豬場常見,在潮濕的環境中,尤其是南方多雨季節,豬場的哺乳仔豬滲出性皮炎的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而且其發生后仔豬的死亡率也在加大,對豬場的危害性越來越來大,大大影響豬場對經濟效益。
一、流行病學
該病多發生在秋天至來年的5月之間,尤其是在春天多雨季節,氣候多變陰雨連綿,欄舍潮濕,飼養管理及衛生條件差的豬場。常見哺乳仔豬,發病傳染快,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可達20%-70%。
二、臨床癥狀
仔豬出生1-3天正常,3天后耳廓、腹部皮膚漸漸出現紅班,淡黃色水泡,迅速破潰滲出清亮的漿液和粘液與皮屑皮脂和糞污溶于一體,形成污垢如同糞痂、皮膚奇癢、摩擦,痂皮脫落后,露出鮮紅色創面,1-2天內蔓延全身皮膚,此時病仔豬食欲減退或不食,精神不振,消瘦貧血,臥地不起、衰竭死亡,耐過的仔豬毛粗皮黑、粗糙,發育不良。
三、與其他皮膚病鑒別
1、豬疥癬:是豬皮膚病中最普遍和最嚴重的一種,嚴重的疥癬不但影響豬體增重,還可造成豬的應激反應。患豬劇癢,摩擦,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脫毛、結痂,并常在豬眼周、頰部、耳根、背部、體側和股內側皮膚肥厚處,形成皺褶和龜裂。
2、壞死桿菌病;是由一種壞死桿菌經損傷皮膚和粘膜(口腔) 侵染的人畜共患病。壞死性皮炎多見于仔豬和架子豬,其特征為體表皮膚及皮下發生壞死和潰瘍,多發于體側、四肢和頭部,看上去外部病灶雖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狀壞死灶,灶內組織腐爛,積有大量灰棕色惡臭的液體,最后皮膚潰爛。有的病豬發生耳和尾干性壞死,最后脫落。內臟出現轉移性壞死灶和繼發感染時,病豬全身癥狀明顯,發燒、少食或拒食,常由于高度衰竭而死亡。
3、豬痘:由豬痘病毒引起。由豬血虱、蚊、蠅等傳播,多發于4-6周齡仔豬及斷奶仔病豬體溫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分泌物。痘病先發于背部、腹部、腹股溝及大腿內側。病變開始為丘疹,繼而發展成水泡,破潰后形成結痂,若繼發感染則形成膿皰。大多數痂皮在感染3周后脫落。
四、防控
1.嚴格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注意欄舍濕度,保持欄舍干燥干凈
2.注意母豬營養,特別是防霉,防止母豬便秘和母豬產后三聯癥。飼料發霉、母豬便秘及母豬產后三聯癥會誘發或加速哺乳仔豬滲出性皮炎的發生或加重皮炎。
⑴在母豬懷孕、產后至仔豬斷奶期間,特別是多雨季節,全程添加霉力妥。
⑵在母豬產前15天至產后15天,飼料中添加美益事和比龍瘟清,加大母豬營養,預防母豬便秘。
⑶母豬在產前3天至產后3天飼料中添加比龍副清,以防母豬產后三聯癥。
3.母豬在懷孕中期注意驅蟲,在飼料中添加蟲滅,驅殺母豬體內外寄生蟲,寄生蟲也會誘發哺乳仔豬滲出性皮炎的發生。
4.早期發生滲出性皮炎的哺乳仔豬,用聚維酮碘稀釋液洗刷,待洗刷掉老皮后用寶寶爽擦拭全身,然后注射賽福康,按每公斤0.1-0.3毫升注射,效果比較好。
5.搞好消毒工作,欄舍用聚維酮碘消毒,每3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