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
1、心理因素
⑴、母豬在生產過程中,受到外界噪音干擾、強光、驚嚇等刺激時,應激較大,出于自衛而吃掉新生仔豬。
⑵、個別初產母豬未見過仔豬,以為仔豬會傷害自己,有恐懼心理。這種母豬見到仔豬時,往往眼睛瞪得很大,隨時準備攻擊,一旦仔豬接近,不是被咬死就是被咬傷。有時,母豬難產,疼痛難忍,往往把痛苦發泄到仔豬身上,從而咬死咬傷仔豬。
⑶、在母豬產仔過程中,高度緊張,呼吸急促,胎水喪失,從而導致母豬口渴,若不及時補水,導致母豬急躁,就會發生咬傷仔豬現象。
2、營養因素
長期飼料單一,喂料不足,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再加上饑餓,從而造成母豬食仔行為。這種情況多見于瘦弱的老母豬或初產母豬。
3、個體因素
母豬曾經吃過別窩的仔豬或有異味的仔豬,或吞食過胎衣、流產胎兒,養成了吃仔惡癖。
4、人為因素
飼養人員很少用刷拭、按摩等接觸方式對母豬進行調教, 導致母豬害怕飼養人員。所以, 當飼養員接產時, 母豬會因恐懼而受驚, 咬死仔豬。
5、環境因素
一些產房的環境差:潮濕、高溫、光線很暗,一些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對這樣的環境不適應或有抵觸情緒,導致母豬咬仔豬。
6、疾病因素
母豬有乳房炎、便秘、肢蹄疾病店等原因,導致母豬拒絕給仔豬喂奶,而仔豬強行拱奶,母豬因疼痛而咬仔豬,這一現象初產母豬發生的比較多。
二、措施
1、改善環境,排除應激因素,給母豬一個適合于產仔的環境。
母豬生產的時候盡量保持周邊環境的安靜,避免驚嚇,按摩乳房,讓母豬安靜。認真做好接產工作,做到母豬產完仔后人再離開,及時清除死胎和胎衣,不讓母豬吞食。
2、加強營養,注重營養的平衡。
日糧組成應多樣化,滿足母豬對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營養的需要,母豬的懷孕后添加美益事,可以縮短產程,減少母豬產仔的痛苦,而且產后母豬有充足的奶水。
3、母豬產仔前后7天,在飼料中添加比龍瘟清和林可霉素粉,預防母豬應激、便秘及三聯癥的發生,讓母豬愉快的產仔。
4、母豬產仔前讓母豬喝上充足的飲水,冬天把水加成溫水,在水中適當添加口服補液鹽
5、對于有咬仔豬征兆,要及時將仔豬新生仔豬轉走,用即將斷奶的小豬2頭,放到該母豬產床里,小豬靈活,饑餓和母豬奶水,母豬疲于應付,幾個小時后母豬乖乖就范,這時將新生小豬轉入。
6、對新生仔豬要及時剪牙,防止仔豬掙奶吃;產仔過多,可以給多余仔豬找奶媽。
7、對連續幾胎咬仔豬的母豬,可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