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母豬是母豬懷孕期的最后一關,也是最關鍵的時刻,此階段管理好了,母子平安,管理不斷,母子遭殃。做好臨產母豬的飼養管理工作,是保證母豬順產,縮短產程,減少應激,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來管理臨產母豬呢。必須從以下方面做起。
母豬臨產期的生理特征和管理
1、控料。妊娠母豬后期肚子將越來越大,乳房也明顯膨大,隨著臨產日期的接近,妊娠母豬食欲會逐漸降低。臨產母豬到產仔這段時間,飼養管理上要根據母豬的生理特點進行優化,飼養員要隨著母豬食欲降低而逐步減少喂料。母豬一般在臨產前5-7天開始控料,每天減少1斤(也可根據母豬的膘情適當調整),分娩當天不喂飼料或者少喂一些湯料。飼養員在減料過程中,切記避免一次減料過多,需要每日逐漸減少,這樣會降低減料對母豬造成刺激。
2、適量運動。產前一周有條件的可在豬舍附近或運動場適當活動,避免激烈驅趕、擠撞,會引起流產或死胎。
3、轉入產房。臨產前5-7天將母豬洗刷干凈轉入產房,使它熟悉和習慣新環境,避免臨產前應激造成胎兒臨產窒息死亡,但也不要過早地將母豬轉入產房,以免污染產床。
4、產前準備工作
豬場在接產過程中存在準備不充分、產房環境不合格、母豬產前飼喂不合理、人工助產技術落后、接產人員操作不規范等現象,這直接影響了母豬的生產繁殖效率, 使得產仔成活率低下。
(1)、檢修設施設備
檢查飲水器的位置是否合適,水嘴是否通暢,水管有無漏水,線路是否良好,限位欄有無損壞等,如有損壞應及時修整。
(2)、 消毒
在每次進豬前對產床、食槽、欄桿、保溫箱、門窗、地面、墻壁等徹底沖洗,然后用2% ~ 3% 的火堿溶液進行全方位噴霧消毒。24 ~ 48 h 后反復用樂消安1:200消毒液沖洗床面、食槽 ,并根據豬群健康狀況再用聚維酮碘1:200的消毒液噴灑一次, 空舍2 d 以上。對于上一批次發生過仔豬嚴重腹瀉的產房消毒更要嚴格、仔細。
(3)、 必備用品準備與檢查
保溫箱(燈、傘)、水盆、水桶、消過毒的毛巾(一為接產人員擦手用)、寶寶爽 (為擦拭仔豬用)、鉗子、剪刀、棉球、注射器、聚維酮碘溶液(用于消毒剪、斷臍帶、斷尾的傷口)、催產素、疫苗、產后保健藥品(呋美諾)、凡士林(難產助產時用)、稱量秤、耳號鉗和分娩記錄卡等,要提前備足備齊。檢查飲水器有無漏水和壓力狀況;檢查產房的漏糞地板有無破損;檢查保溫設備是否能正常工作等等。發現問題,及時修復。
(4)、 準確推算預產期
母豬的預產期要做到心中有數,避免損失,要根據母豬床頭卡的胎次、配種記錄推算預產期。也可根據配種記錄對妊娠母豬逐頭推算出預產期,方法主要用“三、三、三”法推算,即3 個月(30×3=90 d)加上3 周(7×3=21 d)再加上3 d。或者月份加4日期減6(2月份要注意)。
5、注意臨產母豬疾病
無名高熱
對于臨產母豬要勤觀察,飼養員喂料時一定要注意母豬的采食情況和飲水情況,觀察其精神狀態。飼養員每天必須檢查母豬,發現異常,要先測量體溫,確定是否發燒,個別臨產母豬會在臨產前幾天出現無名高熱,飼養員要盡早發現,早做處理,如果發現不及時極有可能造成母豬流產和死胎,這樣會帶來較大損失。如果母豬不發燒,只是采食量減少較多,也需要多多觀察,但不宜盲目用藥,因為打針對母豬也是一種不良刺激,母豬臨產后期應保持安靜的環境并且減少刺激。
便秘
臨產母豬便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生產過程中飼養員一定要高度重視,如果發現母豬便秘,不及時治療,會給母豬仔豬帶來大麻煩,母豬分娩過程中難產概率就會增加,尤其是初產母豬表現的會更加明顯,豬場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造成母豬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胎兒過大,壓迫直腸,使直腸蠕動變緩,再加上母豬運動不足和飲水不足。飼養員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發現母豬便秘,可以飼喂濕拌料或者水里添加新美益事2000克每噸,飼料中添加比龍瘟清1000克每噸并加大母豬的飲水量,同時給母豬飼喂些青綠多汁的瓜果蔬菜,通過這些方法能夠減少便秘的發生。另外有條件的豬場,可以適當運動也有利于減少便秘,但是在分娩欄內母豬活動的空間有限,不利于運動。
6、母豬臨產前的保健
母豬的分娩生產過程充滿了艱辛。母豬產前的準備工作,是母豬安全產仔、提高母豬產仔成活率的保證。對臨產母豬的接產,應針對其臨產階段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從環境控制、管理要因和正確的保健等方面入手,使母豬順利產仔,保證母子平安。
保健方案是:產前20天開始,好孕萊1000克+霉力妥1000克+芪貞增免顆粒1000克每噸飼料,連續使用10-13天。然后用新美益事2000克+新優樂欣1000克+盤尼克1000克每噸飼料,連續使用14天(產前、產后各7天)。
做好以上工作,才能養好臨產母豬,才能確保生產成績,確保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