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大問題簡單介紹
1、熱應激
由于夏天的炎熱天氣,氣溫超高,環境溫度超過豬的適溫區上限,使豬體內產熱與散熱失衡導致體內一系列生理與機能上的不良反應。從豬的生理特點看,由于豬的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層過于肥厚,難以通過皮膚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而且,豬的皮膚表皮層薄,被毛稀少,對強光照射缺乏保護力;水源不足;通風不良;母豬飼養密度大;母豬舍建造不合理(南北走向),母豬定位欄或產床靠近西面墻壁,發生不食或難產的比例較高;外界溫度過高,母豬舍內濕度大,房舍頂層比較薄,形成桑拿浴環境;這樣就會造成母豬喘氣、發燒等現象
癥狀:
因環境、管理等方面的不同,母豬受熱應激程度也不一樣。
急性型:母豬突然發病,精神沉郁,站立不穩,體溫42℃-45℃,全身通紅,呼吸加快,張口喘氣,口吐白沫,發出尖叫,臥地不起,痙攣,多因心臟衰竭而死亡,懷孕母豬更易暴死。剖檢可見腦膜充血、出血,肺水腫,其他臟器變化不明顯。
慢性型:母豬精神不振,減食或不食,體溫升高,耳朵、腹部發紫,頸部及背部毛孔有出血點,腹式呼吸,便秘,糞球如算盤子狀,每天早、晚精神稍好,喜飲水;注射清熱解毒藥及抗生素后,會吃食1~2次,之后又不吃;懷孕母豬產前不食,易出現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無乳綜合征,母豬死亡率為1%~2%,子豬20%~80%因饑餓、低血糖、拉痢而死。剖檢見氣管黏液增多,氣管環充血、出血,胸腔積液,肺水腫,心肌軟而無力,胃黏膜脫落、潰瘍、出血,腸黏膜脫落、充血、出血,腸內有黑糞,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膀胱積黃尿,肝、腎微腫。
2、便秘
高溫應激在集約化養殖場,母豬便秘發生率較高,它是廣大養豬朋友們深感困擾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夏季,據有人統計大約60%的母豬有便秘現象。便秘的后果是有的母豬出現分娩過程延長甚至難產,嚴重者體溫升高伴發疾病、出現死胎、誘發MMA(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癥)、小豬腹瀉、泌乳量減少導致仔豬斷奶體重下降,使豬場的經濟效益受到影響。
3、母豬產后熱
高溫季節,因受高溫因素的影響,各種病菌迅速繁殖,母豬在這樣情況下分娩就會引起子宮等繁殖器官病菌感染,而導致母豬發熱,母豬產后7天內發生不食,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喘氣,喜睡,口渴,陰戶流出膿性分泌物;乳房腫脹,仔豬吸奶后母豬發出叫聲,繼而拒絕喂奶。
4、產后三聯癥
母豬產后“三聯癥”是指母豬產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無乳或少乳癥。本病多發生于高溫高濕的夏季,尤其是6月~9月份更明顯,南方多見。本病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會給養豬生產造成很大的損失。本病多由于母豬產后護理不嚴,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克雷博氏菌、綠膿桿菌等引起,有時也可因營養障礙、代謝紊亂、環境應激等引起本病。
5、母豬及母豬斷奶后不發情
季節對母豬繁殖力的影響比較明顯,豬雖然是無季節性發情,但在夏季發情表現不明顯,一配種的受胎率也較低。這是因為炎熱季節(6~9月份)母豬采食量減少,攝入的有效能量下降,導致正常激素分泌系統機能發生障礙所致;炎熱的夏季,環境溫度達到攝氏30度以上時,母豬卵巢和發情活動受到抑制。
6、母豬中暑
天氣持續高溫少雨連續幾天溫度都在37℃以上,天氣異常悶熱豬舍設備不合理,圈舍通風不好,又沒有防曬措施,豬圈內溫度太高,易造成豬群集體中暑。具體表現為豬群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嗜睡,尿液發黃,體溫升高等癥狀。表現最為嚴重的是,正在妊娠懷孕的母豬,特別是懷孕后期和即將臨產的母豬,這時如果發生中暑現象,就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具體表現為,母豬停止采食和飲水,精神沉郁,臥地不起,糞便發干,呼吸急促,病情持續3-5天,如果不立即進行降溫和緊急救助的話,就有可能引起母豬早產、流產,有的甚至出現晚產,造成仔豬出生后就大量死亡。
二、綜合防控
1.做好母豬的防暑降溫工作。
夏季應做好母豬的防暑降溫工作,結合通風采取噴霧等降溫措施,加強豬舍的通風對流,以促進蒸發和散熱,傳統式飼養的豬場豬舍門窗應全部打開,讓空氣對流。有條件的豬場配種懷孕舍應安裝水簾式降溫系統,一般舍溫可降低3~5℃。分娩舍的哺乳母豬最好采用滴水降溫的方式,滴于頸部較低靠近肩膀處。在日糧中添加比龍瘟清可以預防母豬熱天中暑。
2.增加母豬飼料營養,提高母豬營養水平
炎熱往往影響母豬的食欲,使其采食量下降、產熱增加。適宜的營養水平是提高種豬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應及時調整飼料配方,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和營養濃度,使母豬在采食量減少的情況下,也能滿足營養需要。在日糧中添加'美益事',可以很好的補充母豬日糧中的營養不足。
3.調整欄舍溫度和滿足母豬飲水,防止母豬體溫上升。高溫環境豬主要依靠水分蒸發來散失體熱,而且清涼飲水在消化道內升溫也可使母豬機體降溫,夏季母豬飲水需求量加大,飲水不足或水溫過高會使豬的耐熱性下降。每天必須供給母豬足夠的清涼飲水.使用飲水器的豬場,每天應檢查飲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豬場應勤換水,隔日在日糧中添加葡萄糖和維生素c
4.減少各類應激因素對母豬的影響,母豬應盡量少受應激和刺激,盡量減少母豬轉欄和懷孕母豬并欄次數,避免因混群打架導致流產和死胎的增加。盡量保持豬舍內外周圍環境的安靜,特別是懷孕和哺乳母豬應避免受到外界太多的干擾。提高飼養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各種粗魯動作以減少胚胎的損失或母豬流產。在日糧中添加'美益事和比龍瘟清',可以很好的防控和緩解應激。
5.做好母的保健工作:特別是圍產期的保健工作,在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豬料中添加抗菌素,可在每噸飼料中添加“優樂欣”進行預防;也可用'優樂欣和比龍福清'同時添加,凈化母豬疾病,并切斷疾病從母豬到仔豬的水平傳播。重視母豬產后一針,母豬產仔當天用'呋美諾或用長恩痢特'肌肉注射,經人工助產過的母豬應注射2次,可以防止母豬三聯癥、仔豬拉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