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圓環病毒的防控
發布時間:1970年01月01日 閱讀次數:1586 作者:管理員
? 豬皮炎與腎病綜合征: 通常發生于6~18周齡的豬,一般是由圓環病毒引起。主要侵害皮膚和腎,并日益發展成為皮膚受損的疾病。該病死亡率雖低,但發病率高,病程長,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嚴重影響豬只的生長發育,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有流行,給養豬業造很大的危害;圓環病毒各年齡的豬都易感,并可以通過懷孕母豬胎盤垂直傳播給仔豬。另外,皮炎與腎病綜合征也與豬呼吸與繁殖綜合征病毒、多殺性巴氏桿菌、霉菌毒素等有關。
一、皮炎與腎病綜合征的原因:
1、天氣高熱高濕,大豬怕熱,大豬脂肪層相對較厚,濕度一大,受熱不均,受熱不均,皮膚血液循環不暢,容易誘發皮膚疾病。
2、霉菌毒素因素,現季節高溫高濕飼料霉變快,尤其使用預混料、濃縮料的豬場,本來溫濕度就高,飼料加工后濕度大容易發熱,飼料積壓后散熱緩慢,一般幾天后用完,所以在這種條件下霉菌迅速生長;豬群采食后霉菌毒素一方面在血液蓄積,引起過敏反應堵塞毛細血管,另一方面使豬只機體免疫力下降誘發圓環病毒.
3、天氣潮濕悶熱,豬舍環境差,飼養管理不當,蚧螨等皮膚病很容易滋生,增加了圓環病毒的傳播途徑
4、圓環病毒陰性感染,很多豬場都存在圓環病毒,因豬體抵抗能力強,帶毒但無激發因素所以使疾病不會爆發,在環境差、霉菌毒素存在、應激等條件下十分容易激發皮炎腎病綜合癥。
二、皮炎與腎病綜合征的癥狀表現
1、該病多發生在8—20周齡的生長育肥豬和保育后期豬。病豬精神萎靡,體重迅速下降,耳背,背部,下腹部和后軀臀部皮膚上出現急性的蚊蟲叮咬樣的紅,粉紅甚至是紫癜性的皮疹,常融合成條帶和斑塊,呈圓形或不規則的隆起,部分豬隆起的斑中央化膿,后期結痂變為深褐色或黑色壞死灶,尿色呈黃色。
2、臨床上似蚊蟲叮咬,皮膚表面起不規則突起的紅疙瘩,似豆粒大小,特別硬,開始在脊背上,慢慢的耳朵上、屁股上都出現,最后蔓延至全身,經過一段時間疙瘩中間慢慢變黑;開始采食量和糞便正常,病程久皮膚出現蒼白,采食量下降,嚴重者消瘦,體質抵抗力下降,容易激發感染其他疾病。
3、一般仔豬斷奶攜帶但不發斷奶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型時,育肥中后期就很容易轉為皮炎-腎病型圓環病,當豬場出現一頭時,將逐漸蔓延至全群,發病率高達80%,但死亡率較低,生長速度緩慢,飼料轉化率低,引起免疫抑制。
三、皮炎與腎病綜合征的病理變化
剖檢可見腎腫大、蒼白,有出血點或壞死點,腹股溝淋巴結出血、腫大。病理組織學變化為出血性壞死性皮炎和動脈炎以及滲出性腎小球腎炎和間質性腎炎,這種損傷是由免疫復合物在血管壁的沉積而引起,是III型過敏反應的結果,并因而出現胸水和心包積液。
四、皮炎與腎病綜合征的診斷要點
1、發病對象:哺乳仔豬、斷奶保育豬、生長豬、育肥豬。
2、特征性臨診表現:
⑴、耳、背、腹部、后軀等皮膚出現紅斑、斑點、丘疹及黑色或深褐色壞死痂
⑵、皮炎腎病綜合癥的仔豬或保育豬,育肥階段在飼料利用率、飼料報酬、日增重等指標方面,低于正常育肥豬。
(3)剖檢:腎臟蒼白、腫大,表面有白色壞死灶和出血點;淋巴結腫大,尤其是腹股溝淋巴結;血性壞死性皮炎和動脈炎。
五、皮炎與腎病綜合征
1、做好圓環病毒的防控
⑴、建議使用圓環病毒疫苗,必要時做兩次。
⑵、做好藍耳病、豬瘟的防控可有效控制圓環病毒。
①、做好藍耳病的防控
每噸飼料添加:優樂欣75-100ppm+比龍復紅欣1000克+芪貞增免顆粒1000克,連用10-15天
②、定期做好豬瘟疫苗
2、夏季需要防止蚊蟲叮咬,做好驅蚊防暑、防應激工作
3、注重霉菌毒素的處理,可在飼料中添加霉力妥(脫霉劑),不要使用霉變飼料。
4、加強環境消毒和飼養管理,可以對豬外噴高錳酸鉀或碘酸消毒劑:聚維酮碘溶液。
5、飼料或飲水添加比龍副清(復方阿莫西林),黃芪多糖,VC,維立康。
6、出現10﹪的豬發燒可用比龍舒巴﹙卡巴比林鈣﹚飲水,個別嚴重發燒不吃的豬只:注射頭孢噻呋(或頭孢喹肟鈉)+地塞米松(或腎上腺素)+黃芪多糖+VC+板藍根+柴胡。
7、做好豬群驅蟲工作,飼料中添蟲滅1000克/噸,減少疾病傳播途徑。
小結:目前沒有很好特效的辦法和特效藥物來防控皮炎與腎病綜合征,
多采用綜合防控,對證治療,控制繼發感染,提高病豬自身抵抗力等措施以減少豬發病和控制病情,促進病豬早日靠自身免疫力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