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供需兩端利空疊加導致豬價下探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05日 閱讀次數:562 來源:豬業科學 作者:管理員
國家統計局6月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生豬(外三元)比6月上旬價格下跌1.9元/千克,價格為13.9元/千克,跌幅達12%。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連降數月。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綜合業務處處長劉剛表示,從供給角度看,國內生豬產能正在持續恢復,存欄量持續增加。從需求角度看,隨著天氣轉熱,目前正處于消費淡季,市場需求相對疲軟。
豬肉供需兩端利空疊加導致豬價下探。專家表示,一方面,生豬產能持續恢復疊加二次育肥生豬大規模出欄,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4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已恢復到2017年年末的97.6%;另一方面,4-5月屬于豬肉傳統消費淡季,豬價下探難以在短時間內提振豬肉消費熱情。
(來源:《中國商報》)
在預警機制里一直在說“豬糧比”,什么是“豬糧比”呢?“豬糧比價”采用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統計的每周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的比值,它能直觀的反映生豬養殖成本收益對比關系,是衡量當前生豬市場盈虧狀況的重要指標。“豬糧比”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但兩者比值過大或過小都不正常。“豬糧比”只是觸發生豬價格下跌預警的其中一個指標,另一個重要指標是“能繁母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采用的是農業農村部定點監測的“能繁母豬存欄量”月度同比和環比變化率的一個數據。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衡量的就是當前生豬產能的一個情況。一般來講,“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預計的就是未來8-10個月生豬產能的一個明顯的變化,之所以把這個指標也納入到我們監測預警的指標跟“豬糧比價”一起作為我們監測預警的重要指標,就是想把監測預警的關口向前移,更加敏感的、動態的發現當前生豬市場的量價變化,從而做出更加科學、精準的監測預警提示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