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資本壟斷操控市場!中國肉類協會擬建中小養殖場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8日 閱讀次數:453 來源:新京報 作者:管理員
日前,首屆健康中國·錫林郭勒生態羊產業發展論壇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舉行。論壇上,中國肉類協會就生態羊養殖和發展高質量肉類做了簡要講述。在我國,肉類消費的主要品類是豬肉,近期豬肉終端消費價格持續走低。為此,記者專門就生豬生產、市場情況采訪中國肉類協會相關負責人。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表示:“今年以來,隨著前期‘穩產保供’等各項政策措施成效的進一步顯現,新增以及改擴建養殖場的生豬產能持續釋放,生豬生產已經快速恢復。”
自今年始,隨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減弱、我國生豬產能逐漸恢復、行業需求量減弱等因素的影響,國內豬肉價格持續走低。高觀指出:“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對其他肉類的影響是明顯的,帶動了其他肉類價格的下降。”
數據表明,今年二季度全國飼養動物及其產品價格總體下降15.6%,降幅比一季度擴大14.5個百分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價格的下降帶來市場需求的擴大。”高觀說。
應對“豬周期”要穩定豬肉供求
所謂“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的是“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豬周期”主要由幾大原因造成:生豬生產產量不穩定、標準化規模飼養程度低、疾病加劇產業波動、信息檢測預警調控滯后以及生豬生長周期性影響。
為應對此次“豬周期”怪圈,肉類協會提出,主要措施是穩定豬肉供求,力爭為生產經營者創造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
高觀指出,“從目前情況看,廣大中小養殖場戶防控非瘟等動物疫病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大型養殖企業發展較快,為在較短時間內恢復生豬產能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肉類協會優化生豬養殖結構,建立大中小養殖場協調發展新格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據高觀介紹,中國肉類協會擬定依托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建立中小養殖場戶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一方面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另一方面防止大資本無序擴張,壟斷和操控市場。今年,協會已選擇遼寧省陽光養殖模式作為試點,組織重點龍頭企業展開對接服務。
另外,通過定期組織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商會以及配合大連商品交易所完善增強生豬期貨交易功能等舉措,中國肉類協會將為行業提供持續生產性服務,穩定豬肉供求,為生產經營者和豬肉消費者力爭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節選來源:新京報)